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“大学生农民”撑起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新希望

    信息发布者:陪伴胜过千言万语
    2017-01-13 20:08:50    来源:新华社   转载

    新华社重庆1月11日电(记者赵宇飞 李松)2013年,“80后”白领米春做出了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:回到家乡重庆潼南农村,一头“扎进”农业,从土地中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。

      米春从重庆邮电大学毕业后,就一直在东南沿海的深圳、广州等大城市工作。离开城市,回乡务农,等待米春的是难以想象的辛苦。

      潼南地处中国西南丘陵地带,不少土地已撂荒多年。米春一家5口人,前后干了半个月,才把30多亩土地重新整理出来。

      8月底草莓栽苗,“火炉”重庆正值伏旱,太阳下山后,就必须浇地保墒,米春一家人拖着40多米长的水管,一株一株挨着给苗浇水,常常从下午5点干到凌晨两点多……

      种地三年多,米春的家庭农场已扩展至50多亩,依靠休闲观光游,农场的葡萄、草莓基本不用上市销售,在地里就被游客采摘一空,年销售额近30万元。

      在中国农村,考上大学曾经是跳出“农门”的主要方式。如今,越来越多像米春一样的大学生,跳出“农门”又重回“农门”,当起了“大学生农民”。在潼南,像米春这样的“大学生农民”就有100多人。一份调查报告显示,在全国范围内,该新群体已超过100万人,且正在迅速壮大。

      长期关注该群体的重庆潼南区农委主任唐邦富说,“大学生农民”多是看中农业前景,或有农业相关专业背景,带着技术、资本、理念到农村创业的大学毕业生。

      近年来,中国正在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。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作出部署,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,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,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。

      有知识、懂技术、善管理的“大学生农民”们塑造的农业“新业态”,与正在实施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度契合。跟随他们一起回到农村的,是全新的农业经营理念、组织方式和创新活力。

      全新的经营理念,让“大学生农民”张甜实现了“小果园做出大生意”的目标。作为北京一家上市公司总裁助理的张甜,在2012年放弃了30万元的年薪,选择返乡创业。

      同样是经营农家乐,张甜找到了两条路径:一是重点打造农事体验旅游。70多亩的果园种上了48类水果,每种水果面积不到2亩,既保证不会量大滞销,又能一年四季不“断供”;二是果类深度加工,依靠技术研发,生产果酒、果醋等产品。

      在张甜看来,农业经营有着明显的代际差异:父辈种地,肩挑背扛到集市销售,赚些辛苦钱,这是农产品销售的1.0时代;自己返乡经营乡村旅游,让游客主动下乡采购,这是2.0时代;利用微信平台,打造粉丝经济,线上订单、线下直供,已是3.0时代。

      如今,在张甜的微信销售群里,有3000多个忠实消费者,从鸡鸭鱼蛋到米茶瓜果,由于绿色环保,品质有保障,产品供不应求,月销售额超过8万元。

      除了新理念,“大学生农民”带来的,还有以前在传统农村难得一见的高新技术和农业生产管理模式。

      1998年硕士毕业后,何泉进入日化领域工作,在化妆品产业中摸爬滚打十多年后,他回到农村老家种起了玫瑰。何泉说,玫瑰精油的重金属、农残指标控制异常严格。将产业链延伸到种植环节,就能够做到原料可控、品质可控。

      在玫瑰种植方面,何泉有着自己的“独门绝技”。他针对育苗、整枝、病虫害防治等多个环节,制定了详细的玫瑰田“管理周年历”。一般而言,大马士革玫瑰扦插技术成活率约为30%,大田种植成活率约50%,而何泉种出的玫瑰这两项指标均能达到能达到90%。

      如今,何泉流转了5000多亩土地,打造出一条大马士革玫瑰种植、深加工产业链,申请了10多项技术专利,其中每提炼一公斤玫瑰精油,市场批发价就在20万元以上。

      “‘大学生农民’群体带着创新基因、互联网基因和生态基因,为传统农业转型注入了新的元素和能量,未来将撑起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希望。”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说。(完)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